?
? ? 原牛仔,男,65歲,心內(nèi)科門診就診。初診日期:2015年3月24日
? ??主訴:腹脹、頭暈1周
? ??現(xiàn)病史:緣患者1周前在無明顯誘因下出現(xiàn)腹脹,伴噯氣,偶有惡心,無反酸,伴頭暈,昏沉感,納差,眠一般,二便尚調(diào)。
? ??既往史:高血壓病史10年余,近期服用纈沙坦膠囊80mg po qd控制血壓。2014年5月曾于我院行胃鏡檢查:慢性淺表性胃炎。
? ??查體:血壓140/80mmHg,心肺查體未見明顯異常。舌淡紅,苔白膩,邊有齒印,脈弦滑。
? ??西醫(yī)診斷:1、慢性胃炎 2、高血壓病
? ??中醫(yī)診斷:痞滿 證型:脾虛濕困
? ??治則:健脾理氣,燥濕化痰
? ??方藥:平胃散加減
? ??雞內(nèi)金10g ? ? ?枳實15g ? ? ? ? ?甘草5g ? ? ? 蒼術(shù)5g
? ??厚樸20g ? ? ? ?砂仁10g(后下) ?瓦楞子15g ? ?法半夏10g
? ??上方加水800ml,煎至200ml,溫服,日一劑,5劑。
? ??2015年4月14日二診:癥狀明顯緩解,胃納好轉(zhuǎn),繼續(xù)投上方稍作加減,擬方如下:
? ??枳實15g ? ? ? ? 甘草5g ? ? ? 蒼術(shù)5g ? ? ? ?厚樸20g
? ??砂仁10g(后下) 瓦楞子15g ? ? 法半夏10g ? ?黨參15g
? ??上方加水800ml,煎至200ml,溫服,日一劑,7劑。
? ??2015年4月30日三診:大喜,無不適。問是否可以停藥,繆師叮囑患者堅持服藥,一周可間斷服用2—3次,繼續(xù)投上方,不作修改,14劑,煎服法同上。
? ??按:繆師臨證多用平胃散為基礎(chǔ)方治療消化系統(tǒng)疾病,如急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胃腸神經(jīng)官能癥等,認(rèn)為嶺南地區(qū)氣候濕熱,飲食多嗜飲冰冷,久而久之必傷脾胃,再且地域因素所導(dǎo)致的濕邪內(nèi)蘊(yùn),而脾主運(yùn)化,喜燥惡濕,濕困脾土,運(yùn)化失司,阻礙氣機(jī),則不思飲食、脘腹脹滿;胃失和降則噯氣、惡心;舌苔白膩為濕甚之象。
? ??平胃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為化濕之首方,由蒼術(shù)、厚樸、陳皮、甘草組成,生姜、大棗為引。有燥濕運(yùn)脾,行氣導(dǎo)滯的功效,用于脾被濕困,運(yùn)化失常所致的脘腹脹滿、惡心嘔吐、食欲不振、肢體困重、倦怠嗜臥、大便溏薄、舌苔厚膩等。結(jié)合本病患者,四診合參,方證相對,平胃散用之最為適宜??妿煵⑽词褂梅街兄瓣惼ぁ币凰?,對此繆師提到陳皮性味和緩,行氣而不破氣,而枳實性相對較猛,長于消積除痞導(dǎo)滯,針對該患者用枳實更為適宜。
? ??本病患者除了腹脹之外,還有眩暈一癥,乍看本方,似乎并未顧及眩暈之苦,其實未然。眩暈之證,病因繁多,歷代醫(yī)家概為風(fēng)、火、痰濕,多為內(nèi)傷所致,而其中以痰濕多見,故古有“因痰致眩”?!盁o痰不作眩”之立論。痰濕是由于中陽不振,脾失健運(yùn),水濕停聚而成。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虛勞痰飲候》中說:“脾胃虛弱不能克消水漿,故為痰飲也”。明﹒張景岳說:“夫人之多痰皆由中虛使然”。所謂中虛即指中焦脾胃虛弱,脾陽不運(yùn),升降失常是造成痰病的關(guān)鍵,故有“脾為生痰之源”之說。由痰而導(dǎo)致的疾病體征,癥狀多種多樣,可見臨床各科。因痰而眩暈者由痰濁中阻,清陽不升,濁陰不降,上犯于頭,壅阻清竅則生眩暈耳鳴。正如《醫(yī)燈續(xù)焰》中說:“痰濁隨氣上升,頭目高而空明,清陽所注,淆濁之氣,擾亂其間,欲其不暈不眩不再得矣”。
程壽業(yè),男,74歲,心內(nèi)科門診就診,初診日期:2015年5月19日
? ??主訴:右胸脅不適1周
? ??現(xiàn)病史:1周前患者與家人爭吵后出現(xiàn)右脅部不適,呈脹悶感,怕熱,汗出較多,周身煩悶,納眠一般,小便色黃,大便秘結(jié)。
? ??既往史:無特殊。
? ??個人史:平素嗜酒,日二兩。吸煙,日一包。
? ??查體:HR76次/分,BP126/76次/分。腹軟,無壓痛、反跳痛。肝區(qū)無叩擊痛,肝未觸及,膽囊點壓痛(—)。舌淡紅,苔黃膩,脈弦。
? ??西醫(yī)診斷:脅痛查因
? ??中醫(yī)診斷:脅痛 證型:肝郁脾滯夾濕熱
? ??治則:疏肝解郁理氣,清熱理脾祛濕
? ??方藥:四逆散加減
? ??甘草5g ? ? ? ? 柴胡10g ? ? ? ?虎杖15g ? ? ? ? 枳實15g
? ??白芍15g ? ? ? ?黃芩10g ? ? ? ?延胡索15g ? ? ? 郁金15g
? ??木香10g(后下)茵陳15g
? ??上方加水800ml,煎至200ml,溫服,日一劑,5劑。
? ??2015年6月16日二診:胸脅不適癥狀大減,周身煩悶減輕,舌淡紅,苔薄黃,脈弦??紤]患者平素嗜酒,體內(nèi)濕熱之氣仍較重,上方基礎(chǔ)上加用山梔子10g,擬方如下:
? ??甘草5g ? ? ? ? 柴胡10g ? ? ? ?虎杖15g ? ? ? ? 枳實15g
? ??白芍15g ? ? ? ?黃芩10g ? ? ? ?延胡索15g ? ? ? 郁金15g
? ??木香10g(后下)茵陳15g ? ? ? ?山梔子10g
? ??上方加水800ml,煎至200ml,溫服,日一劑,7劑。
? ??2015年7月14日三診:訴昨日起出現(xiàn)胸背部皮疹,瘙癢,無高出皮膚,追問患者,患者自服用二診之7劑中藥后便停止繼續(xù)服用,考慮此為患者外感風(fēng)毒之邪,與內(nèi)之濕熱相搏,浸淫血脈,內(nèi)不得疏泄,外不得透達(dá),郁于肌膚腠理之間而發(fā)。此為風(fēng)毒濕熱之風(fēng)疹。上方基礎(chǔ)上稍作調(diào)整,加用疏風(fēng)清熱利濕之藥,擬方如下:
? ??甘草5g ? ? ? ? 柴胡10g ? ? ? ?虎杖15g ? ? ? ? ?枳實15g
? ??赤芍15g ? ? ? ?黃芩10g ? ? ? ?木香10g(后下) ?茵陳15g ? ? ?
? ??荊芥10g ? ? ? ?防風(fēng)10g ? ? ? ?蟬蛻10g ? ? ? ? ?亞麻子15g
? ??苦參10g ? ? ? ?石膏20g(先煎)通草15g ? ? ? ? ?白鮮皮15g
? ??上方加水800ml,煎至200ml,溫服,日一劑,7劑。
? ??2015年7月22日四診:癥狀消失,精神爽利,繼續(xù)予四逆散為主方鞏固療效,擬方如下:
? ??甘草5g ? ? ? ? 柴胡10g ? ? ? ?虎杖15g ? ? ? ? ?枳實15g
? ??赤芍15g ? ? ? ?黃芩10g ? ? ? ?木香10g(后下) ?茵陳15g?
? ??苦參10g ? ? ? ?川芎10g ? ? ? ?郁金15g
? ??上方加水800ml,煎至200ml,溫服,日一劑,7劑。電話隨訪至今未發(fā)。
? ??按:四逆散出自《傷寒論》,原為傷寒“陽郁四逆”證而設(shè)。后世發(fā)展本方主治肝脾不調(diào)證,病機(jī)為肝脾不調(diào),氣機(jī)不暢,肝失疏泄,脾滯不運(yùn)。方中柴胡輕清升散,疏肝解郁,使肝氣條達(dá),肝體陰用陽,陽郁傷陰,合白芍以斂陰瀉熱,補(bǔ)血養(yǎng)肝,二者散斂相配互用,氣血兼調(diào);枳實行氣止痛而暢脾滯,合柴胡升降互用,甘草健脾和中,合白芍可緩急止痛。研究表明,四逆散具有保肝、改善血液流變性等多種藥理作用。結(jié)合本患者,患者長期嗜酒,濕熱內(nèi)蘊(yùn),肝經(jīng)郁熱,則胸脅不適、怕熱汗多、煩悶;脾為濕所滯,脾失健運(yùn),故大便異常;舌脈象亦為肝氣不和之象。患者舌苔黃膩,考慮患者熱象較重,予加用黃芩、虎杖、茵陳清熱利濕,延胡、郁金、木香理氣解郁。
? ??繆師在本次病例用藥中還進(jìn)行了白芍和赤芍的調(diào)整,而為什么進(jìn)行調(diào)整呢?金人成無忌謂:“白補(bǔ)而赤瀉,白收而赤散”?!侗静萸笳妗吩唬骸俺嗌炙幣c白芍藥主治略同。但白則有斂陰益營之力,赤則只有散邪行血之意;白則能于土中瀉木,赤則能于血中活滯”。該患者三診時出現(xiàn)了皮疹,考慮為血熱郁于內(nèi),不得疏散,故治療以散,以瀉為主,此時便棄白芍選用了赤芍。因此,繆師常告誡學(xué)生,要不拘于古方,不限于古方,要根據(jù)病人實際靈活運(yùn)用,使之方證相對。
亚洲成本人片无码免费,日本精品在线一区欧美,99视频精品热播免费观看,最新2021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