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桂枝干姜湯臨證一案

        發(fā)布人:蔡敏珊 更新時間:2021-10-14
        原創(chuàng) 甘禮明 賴海標(biāo)經(jīng)方醫(yī)學(xué)工作室?


        患者曹某,女,44歲,已婚,入院時間:2020年6月10日

        患者因“反復(fù)腹脹、腹痛、腹瀉3年,加重1月”入院。緣患者近3年來無明顯誘因下反復(fù)出現(xiàn)腹脹、腹痛,以兩脅肋部為主,伴口干口苦,時有噯氣、反酸,額部汗出,小便正常,納可,睡眠差,多夢,情緒緊張,曾多次于我院及當(dāng)?shù)蒯t(yī)院反復(fù)就診,診斷為:1、慢性非萎縮性胃炎伴糜爛 2、焦慮狀態(tài)。長期服用賽樂特、黛力新及間斷服用中藥治療,癥狀反復(fù)。近1月來自覺腹部脹痛癥狀加重,口苦明顯,大便次數(shù)較前增多,遂由門診收住院。入院癥見:患者精神尚可,上腹部脹痛,以兩脅肋部為主,伴口干口苦,頭部汗出,時有噯氣、反酸,心煩,情緒較緊張,大便爛,每日約3-4次,無里急后重,無粘液膿血,小便正常,納可,睡眠差,需安眠藥輔助睡眠,多夢。舌淡邊有齒印,苔膩微黃,脈弦細。

        入院后查胃鏡:慢性非萎縮性胃炎伴膽汁反流;腸鏡:1、結(jié)直腸息肉 2、結(jié)直腸炎;心電圖、腹部彩超及相關(guān)實驗室檢查未見明顯異常。

        入院中醫(yī)診斷:1、脅痛 2、泄瀉 證型:寒熱錯雜。處方:予柴胡桂枝干姜湯加減,擬方如下:

        柴胡10克? ? ? ? 黃芩15克

        桂枝10克? ? ? ? 干姜5克?

        炙甘草5克? ? ? ?天花粉10克

        牡蠣20克 (先煎)? ? ?

        加水800ml,煎至200ml,日一劑,早晚溫服,共3劑

        二診:患者兩脅肋部脹痛消失,上腹部稍脹,每日大便約2次,睡眠改善,已無需服用安眠藥,仍有口干口苦、噯氣反酸。舌淡邊有齒印,苔膩微黃,脈弦細??紤]脾氣仍虛,且胃中有寒,予更半夏瀉心湯加減,擬方如下:

        法半夏 15克? ? ?干姜 5克

        黃連 5克? ? ? ? ? 黃芩片10克

        黑棗 10克? ? ? ? 黨參 10克

        白術(shù) 10克? ? ? ? 甘草片10克

        加水800ml,煎至200ml,日一劑,早晚溫服,共3劑

        三診:患者上腹脹悶基本消失,大便成形,每日1次,睡眠好,口干口苦、噯氣反酸癥狀好轉(zhuǎn),予帶前方出院鞏固治療,出院一月后隨訪,患者腹脹消失,納寐可,二便調(diào)。


        從該患者癥狀中可總結(jié)出兩點:第一有少陽氣郁不舒之脅肋部脹痛不適,膽熱之邪上炎灼津之心煩、口苦口干,熱郁不宣而上蒸之頭汗出等癥狀;第二有內(nèi)傷脾氣、太陰虛寒之腹脹,便溏之象。結(jié)合舌脈,考慮為少陽太陰合病,為膽熱脾寒之證。參考劉渡舟老師對《傷寒論》中柴胡桂枝干姜湯解釋,該方為疏利少陽半表半里之方,方中寒熱并用,肝脾同治,清膽熱溫脾寒,用于治療寒熱錯雜之肝脾疾病。初診時故投柴胡桂枝干姜湯原方清膽熱溫脾寒。二診患者兩脅肋脹痛消失,心煩、口苦減輕,睡眠改善,考慮膽熱之證得以改善,但仍有上腹部悶脹感,便溏等脾虛之象,同樣參考劉渡舟老師對《傷寒論》149條“傷寒五六日,嘔而發(fā)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藥下之,柴胡證仍在者,復(fù)與柴胡湯。此雖已下之,不為逆,必蒸蒸而振,卻發(fā)熱汗出而解。若心下滿而硬痛者,此為結(jié)胸也,大陷胸湯主之。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之,宜半夏瀉心湯”的病機概況,胃熱脾虛為主,見嘔、痞、痢即可投之。故二診改予半夏瀉心湯加減。方中半夏、干姜二藥具有溫之性,能散結(jié)消痞;黃連、黃芩苦寒之性,能清熱降泄;黨參、黑棗、甘草藥味平和,能補脾益胃,因患者久病脾虛較甚,予加白術(shù)以加強健脾之功。諸藥合用,藥證合拍,故收佳效。

        溫馨提示:本公眾號文章旨在學(xué)術(shù)探討與學(xué)術(shù)交流,不建議直接使用文中治療方法,如需使用應(yīng)咨詢醫(yī)生為好,謝謝理解和支持!
        亚洲成本人片无码免费,日本精品在线一区欧美,99视频精品热播免费观看,最新2021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