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yī)研究

        泄瀉案病案九

        發(fā)布人: 更新時(shí)間:2021-11-16
        吳某,男,40歲,2015年8月3日就診,腹痛噯氣數(shù)月,吐酸,大便先硬后成形日1-2次,胃納正常。舌淡紅苔微黃,脈弦。中醫(yī)診斷:腹痛;證候診斷:濕熱氣滯;西醫(yī)診斷:1、結(jié)腸炎,2、胃炎;治法:健脾化濕,和胃降逆。處方:茯苓15克、白術(shù)10克、甘草5克、白扁豆15克、陳皮10克、豆蔻10克、蓮子10克、神曲10克、焦山楂10克、廣藿香10克、黃連5克、海螵蛸10克、茵陳15克。
        2015年8月10日復(fù)診:噯氣吐酸顯減,大便時(shí)爛日1-2次,腹痛不適消失,胃納正常。療效明顯,藥守上方加減鞏固療效。
        按:
        患者飲食不節(jié),濕熱內(nèi)蘊(yùn),氣滯不通,不通則痛,故腹痛;胃失和降,則噯氣反酸。脾不化濕,故大便爛。故治以健脾化濕,和胃降逆,以參苓白術(shù)散加減立方。茯苓、白術(shù)、甘草、白扁豆、陳皮、蓮子健脾化濕;廣藿香、豆蔻芳香化濁;神曲、焦山楂健脾和胃,消食化積;海螵蛸除濕,制酸, 黃連、茵陳清解濕熱。
        ? ? ? ? ? ? ? ? ? ? ? ? ? ? ? ? ? ? ? ? ? ? (彭林整理)
        陳師評(píng)語(yǔ):
        腹痛噯氣吐酸,大便干結(jié),1-2天1次,舌紅苔黃,為胃腹上下同病,上盛下實(shí),治療宜清上開下,上下同治,以求全效。
        本例腹痛噯氣吐酸,舌紅苔黃,然大便先硬后軟,為實(shí)中有虛之象,故治療用參苓白術(shù)散。方中黨參以健運(yùn)脾胃,豆蔻、海螵蛸以制酸下氣止噯,黃連、茵陳以清濕熱,療效頗佳。

        亚洲成本人片无码免费,日本精品在线一区欧美,99视频精品热播免费观看,最新2021久久精品

              請(qǐng)登錄后發(fā)布評(píng)論!
              評(píng)論提交成功,待審核后顯示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