潰瘍性結腸炎案
發(fā)布人:蔡敏珊
更新時間:2021-11-16
患者女,50歲,就診日期: 2018年1月24日 :患者潰瘍性結腸炎病史1年多,便血、大便次數(shù)多10天,大便爛,日15次,帶血性粘液,納差,無腹痛。淡紅苔微黃干,脈細。查:腹軟,無壓痛。肛檢查直腸充血水腫,內(nèi)痔。輔助檢查:去年在南昌二附院報告有潰瘍性結腸炎。中醫(yī)診斷:久痢;證候診斷:濕熱蘊結傷津;西醫(yī)診斷: 潰瘍性結腸炎;治法: 清熱化濕養(yǎng)陰。處方:黃連10克、地榆20克、仙鶴草20克、太子參10克、土茯苓20克、馬齒莧20克、甘草片10克、訶子10克、丹參10克、地錦草20克、蓮子15克、白芍15克、墨旱蓮15克。
2018年2月1日復診:大便爛日4-5次,便血不顯,粘液較多,無腹痛,胃納好轉。黃連10克、地榆20克、墨旱蓮15克、土茯苓20克、地錦草20克、丹參10克、白茅根30克、黃芩片10克、甘草片10克、馬齒莧20克、白芍15克。
2018年3月14日再診:大便成形后爛日3-4次,便血不顯,粘液較多,無腹痛,胃納好轉。失眠。黃連10克、地榆20克、墨旱蓮15克、土茯苓20克、地錦草20克、丹參10克、葛根20克、干石斛10克、黃芩片10克、甘草片10克、馬齒莧20克、白芍15克。
2018年3月23日再診:大便成形日3次,無便血,粘液不多,無腹痛,胃納好轉。失眠好轉。黃連10克、地榆20克、墨旱蓮15克、土茯苓20克、地錦草20克、丹參10克、葛根20克、萊菔子15克、干石斛10克、黃芩片10克、甘草片10克、馬齒莧20克、白芍15克。?
按:潰瘍性結腸炎病史1年多,癥狀復發(fā)10天。氣陰兩虛為本,濕熱內(nèi)蘊為標。濕熱內(nèi)蘊,熱傷血絡,故便下血性粘液;水濕不化,故大便爛、次數(shù)多;脾失健運,故納差。淡紅苔微黃干,脈細為陰虛內(nèi)熱之象。治以益氣養(yǎng)陰、清熱止血;黃連、地榆、馬齒莧、土茯苓、地錦草清熱止痢,太子參益氣養(yǎng)陰,蓮子健脾化濕,仙鶴草收斂止瀉、清熱止血;丹參化瘀通絡,訶子收斂止瀉,白芍、甘草酸甘養(yǎng)陰,墨旱蓮滋補肝腎,涼血止血。
1周后復診,癥狀明顯緩解,便血已不明顯,大便日4-5次,粘液較多。上方去仙鶴草、太子參、訶子、蓮子,加白茅根、黃芩加強清熱止血。
40天后再診,病情穩(wěn)定,大便先軟后爛,日3-4次,便血不顯,粘液較多,失眠。上方去白茅根,加葛根、干石斛養(yǎng)陰。
? ? ?再1周后復診,癥狀進一步好轉,無便血,大便成形,日3次,粘液減少,無腹痛,胃納好轉,。失眠好轉。守上方繼續(xù)鞏固治療。
? ? ?本例氣陰兩虛為本,濕熱內(nèi)蘊為標。實多虛少,故用藥上寒涼清熱之品多,益氣養(yǎng)陰之品少。潰結癥狀發(fā)作期多以清熱為主。
(彭林整理)
陳師評語:潰瘍性結腸炎屬于中醫(yī)“久痢”范疇,本病常虛實夾雜,基本多虛,常夾濕熱之象,治宜清化濕熱,養(yǎng)陰益氣生津以扶正。臨證時宜注意辨虛實寒熱,治療上注意驅邪導滯,調(diào)和氣血,以保護胃氣。久痢傷陰,余邪未消者,治宜養(yǎng)陰清腸。宜用駐車丸加減。
亚洲成本人片无码免费,日本精品在线一区欧美,99视频精品热播免费观看,最新2021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