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結腸炎——從瘀論治

        發(fā)布人: 更新時間:2021-11-16
        缺血性結腸炎是結腸供血不足而導致結腸粘膜壞死和潰瘍形成的一種缺血性腸病,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急性腹痛、便血、大便次數(shù)增多等,病情發(fā)展迅速,嚴重者可出現(xiàn)腸壞死、穿孔及休克,是臨床急癥之一,多見于60歲以上的老年人。陳老師認為,本病尚沒有統(tǒng)一的診斷標準,加之部分臨床醫(yī)生對本病的認識不足,誤診率高,提高早期診斷率對于本病的治療和預后尤為重要。
        陳金泉教授認為,根據(jù)本病的臨床表現(xiàn)可歸屬于“蓄血”、“瘀血腹痛”,“便血”,“總提瘀血腹瀉”等范疇。中醫(yī)辯證多為“血瘀證”,如臨床多見腹痛痛有定處,拒按;便血色暗或夾有血塊;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澀等,《血證論?瘀血》云:“瘀血在中焦,則腹痛脅痛;瘀血在下焦,則季脅、少腹脹滿刺痛,大便色黑”,《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失血敘論》曰:“夫血猶水也,……萬一微爽節(jié)宣,必至壅閉,故血不得循經(jīng)流注,……或注或散,或下而亡返,或逆而上溢,乃有吐、衄、便、利、汗、痰諸證生焉”。本病的病機多為瘀血阻絡,不通則痛;血不循經(jīng),血溢脈外,其治療以“通”為治療大法,以活血化瘀為基本治則,《醫(yī)學真?zhèn)?腹痛》曰:“夫通則不痛,理也。但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調氣以和血,調血以和氣,通也…”。
        陳老師認為,本病的病機為氣虛血瘀,不通則痛,腸膜失營則潰爛。 治法上提倡以通為用,祛瘀生新,慎用止血法藥。以祛瘀活血,行氣止痛,和營生肌為法。方藥可選用膈下逐瘀湯、少腹逐瘀湯、桃紅四物湯、失笑散等。?
        在辯證為氣滯血瘀的基礎上,陳老師常用經(jīng)驗方:自擬活血通瘀湯:當歸10g、赤芍10 g、桃仁10g、紅花5g、毛冬青30g、五靈脂10 g、、玄胡20 g、川芎10 g、臺烏10 g、枳殼10 g、甘草5g。便血較多者加三七末(沖服)3g,兼有濕熱者加黃芩10g、黃連5g;伴有脾胃虛弱者,加黨參15g、炙黃芪30g;腸腔狹窄者加牡蠣30g,土螫蟲10g。每日1劑,水煎分2次溫服。方中當歸、川芎、赤芍養(yǎng)血活血,與逐瘀藥同用,可使瘀血祛而不傷陰血;丹皮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桃仁、紅花、靈脂破血逐瘀,以消積塊;香附、烏藥、枳殼、元胡行氣止痛;川芎不僅養(yǎng)血活血,更能行血中之氣,增強逐瘀之力;甘草調和諸藥,共奏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功,對缺血性結腸損傷可起到化瘀生新的作用,臨床可隨證加減靈活使用,不僅可以改善微循環(huán)和防治血栓形成,而且對缺血再灌注損傷也具有明顯的改善作用。
        近年來,一些中老年人反現(xiàn)出現(xiàn)攴后或入睡后突然出現(xiàn)不明原因腹痛,甚至痛醒為止?;颊咝押蠡蛐凶呋顒踊蝻嫙崴蟾雇淳徑?。此類病者腹痛的同時很少伴有便血癥狀,而且結腸鏡檢查及有關血液流變檢查一般也無明顯異常。但患者
        多伴有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等基礎疾病的患者,臨床不少醫(yī)師以常規(guī)對癥或辨癥治療,效果并不理想。陳金泉老師認為這種腹痛可能為早期無便血型缺血性腸炎。辨之為瘀血性腹痛,以上方自擬活血通瘀湯治之。常收到比常規(guī)辨癥治療更好的效果。



        亚洲成本人片无码免费,日本精品在线一区欧美,99视频精品热播免费观看,最新2021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