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方治療失眠一則

        發(fā)布人:蔡敏珊 更新時間:2021-12-24
        原創(chuàng) 王瀅 孟繁甦 賴海標(biāo)經(jīng)方醫(yī)學(xué)工作室??
        ?

        患者劉某,女,61歲,2021年11月3日初診。

        患者長期眠差,服用安眠藥(唑吡坦片10mg qn)以及中藥治療,療效不佳,癥狀反復(fù),遂找睡眠??泼戏碑d教授求診。

        主訴:眠差8年。

        現(xiàn)病史:患者2013年停經(jīng),停經(jīng)后出現(xiàn)入睡困難,易醒,醒后難再入睡,夜間有驚醒,頭痛頭暈,頻繁多汗烘熱,無怕冷,心煩易怒,容易緊張,胸悶氣短,偶爾口渴口苦,大便不暢,小便正常,服用安眠藥后(唑吡坦片10mg)自覺不清醒,家屬補述夜間可能有噩夢。

        體查:舌淡紅水滑,苔薄白,脈沉細數(shù)。

        既往史:糖尿病、高脂血癥

        西醫(yī)診斷:睡眠障礙

        中醫(yī)診斷:不寐 肝郁氣滯

        治法:疏肝理氣,和解清熱,鎮(zhèn)驚安神

        方藥: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加減

        北柴胡10克? ? ?黃芩片10克
        炙甘草10克? ? ?生姜 10克
        黑棗15克? ? ? ? 龍骨30克(先煎)
        牡蠣30克(先煎)黨參10克
        制枳殼15克? ? ?姜厚樸15克
        桂枝 10克? ? ? ?白芍25克
        清半夏10克
        上方加水800ml,煎至200ml,溫服,每日2次,共7劑。

        2021年11月10日 二診:

        入睡困難、易醒、醒后難再入睡均有改善。夜間驚醒和惡夢明顯減少,心煩易怒、胸悶氣短減輕。多汗烘熱已經(jīng)改善,無頭痛頭暈,大便順暢。舌淡紅水滑,苔薄白,脈沉數(shù)。調(diào)整方藥如下:

        北柴胡10克? ? ?黃芩片10克
        生姜10克? ? ? ?龍骨30克(先煎)?
        牡蠣30克(先煎) 桂枝10克
        黨參10克? ? ? ? 制枳殼15克
        姜厚樸 20克? ? 白芍25克
        清半夏10克? ? ?赤芍10克
        上方加水800ml,煎至200ml,溫服,每日2次,共7劑。

        2021年11月17日 三診:

        本周睡眠改善情況無上周明顯,夜間偶有驚醒。多汗烘熱、心煩易怒、胸悶氣短程度同前,大便順暢。舌淡紅水滑,苔薄白,脈沉數(shù)。調(diào)方如下:

        桂枝10克? ? ?白芍10克
        黑棗15克? ? ?生姜10克
        炙甘草10克? ?龍骨30克(先煎)
        牡蠣30克(先煎) 百合15克
        浮小麥 30克? ? ? 糯稻根30克
        酸棗仁 30克
        上方加水800ml,煎至200ml,溫服,每日2次,共7劑。?

        2021年12月01日 四診:

        入睡困難、易醒、醒后難再睡均有改善,多汗烘熱較前改善。心煩易怒、胸悶氣短減輕,大便順暢。舌淡紅水滑,苔薄白,脈沉數(shù)。守上方七劑。

        2021年12月08日 五診:

        入睡困難、易醒、醒后難再睡明顯改善,無明顯多汗烘熱,無明顯心煩易怒、胸悶氣短,大便順暢,夜間驚醒少發(fā)。舌淡紅水滑,苔薄白,脈沉數(shù)。

        上方加姜厚樸10克? 桑枝15克,7劑,每天1 劑。



        臨證體會:
        ?
        不寐,中醫(yī)病名,是以經(jīng)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征的一類病證。多為情志所傷、飲食不節(jié)、勞逸失調(diào)、久病體虛等因素引起臟腑機能紊亂,氣血失和,陰陽失調(diào),陽不入陰而發(fā)病。病位主要在心,涉及肝膽、脾胃、腎,病性有虛有實,虛多實少。治療以補虛瀉實,調(diào)整臟腑陰陽為原則。

        首診:患者自停經(jīng)后出現(xiàn)睡眠差,至今已有8年,病程長久,既往中西醫(yī)治療效果不佳,癥見眠差、胸悶、惡夢、易驚,偶有口干口苦,大便不暢?!靶貪M”是肝氣郁結(jié),“煩驚”即心煩又驚恐,為心膽不寧,舌淡紅水滑,苔薄白,脈沉細數(shù),符合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方證。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出自《傷寒論》第107條:“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不可轉(zhuǎn)側(cè)者,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主之?!笔自\以疏肝理氣、和解清熱、鎮(zhèn)驚安神為法,予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加減。二診:患者服藥后癥狀改善,尤其夜間驚醒減少,胸悶氣短減輕,情緒轉(zhuǎn)好,排便較前順暢。因患者經(jīng)常大便不順暢,故加姜厚樸20克以行氣通腑,赤芍10克清熱散瘀。

        盡管患者癥狀改善,但三診時患者訴較前一周,癥狀無明顯改善,效果停滯??紤]患者胸滿煩驚程度減輕,仍有烘熱汗出,且為更年期后女性,病程長久,考慮病機為陰陽失調(diào)、營衛(wèi)不和,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方證為其之標(biāo),現(xiàn)需探其本而治之。

        《靈樞·營衛(wèi)生會》:“人受氣于谷,谷入于胃,以傳與肺,五臟六腑皆以受氣,其清者為營,濁者為衛(wèi),營在脈中,衛(wèi)在脈外,營周不休,五十而復(fù)大會。陰陽相貫,如環(huán)無端;老者之氣血衰,其肌肉枯,氣道澀,五藏之氣相搏,其營氣衰少而衛(wèi)氣內(nèi)伐,故晝不精,夜不瞑?!被颊吣赀^六旬,肝腎不足,氣血虧虛,陰陽失調(diào),是其發(fā)病根本。另外,患者表現(xiàn)出烘熱頻、汗出多,符合《傷寒論》第53條、第54條所述:“病常自汗出者,此為榮氣和。榮氣和者,外不諧,以衛(wèi)氣不共榮氣諧和故爾。以榮行脈中,衛(wèi)行脈外。復(fù)發(fā)其汗,榮衛(wèi)和則愈,宜桂枝湯;病患臟無他病,時發(fā)熱、自汗出,而不愈者,此衛(wèi)氣不和也。先其時發(fā)汗則愈,宜桂枝湯?!惫手委熣{(diào)整為桂枝加龍骨牡蠣湯加味,其中桂枝湯調(diào)和營衛(wèi)以治其本,龍骨、牡蠣鎮(zhèn)驚安神,百合、酸棗仁寧心安神,浮小麥、糯稻根除熱止汗治其標(biāo),做到標(biāo)本兼治。

        由此調(diào)整后,在四診時患者訴癥狀明顯改善,故繼服上方,加重白芍、百合用量,以養(yǎng)陰安神,同時改善排便困難。五診時患者睡眠差進一步好轉(zhuǎn),無明顯多汗烘熱、心煩易怒、胸悶氣短等。守方繼續(xù)調(diào)和營衛(wèi)、氣血、陰陽,加厚樸調(diào)暢氣機,患者腰腳麻,則加桑枝通利關(guān)節(jié)。隨訪患者,訴精神狀態(tài)好轉(zhuǎn),心情愉悅。

        溫馨提示:本公眾號文章旨在學(xué)術(shù)探討與學(xué)術(shù)交流,不建議直接使用文中治療方法,如需使用應(yīng)咨詢醫(yī)生為好,謝謝理解和支持!
        亚洲成本人片无码免费,日本精品在线一区欧美,99视频精品热播免费观看,最新2021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