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藥文化建設(shè)

        經(jīng)方治療睡眠差伴久咳一則

        發(fā)布人:蔡敏珊 更新時間:2021-12-31
        原創(chuàng) 杜子媚 孟繁甦 賴海標經(jīng)方醫(yī)學工作室?


        黃某 ,女,39歲,已婚已育。2021年10月29日首診。

        主訴:反復睡眠差多年,伴有咳嗽咯痰。

        癥見:患者自述長期睡眠差,白天疲勞,喉嚨有痰,色白,夜間喉嚨癢,天氣轉(zhuǎn)涼后頭痛,怕冷怕風。小腹冷,容易腿酸。納可,大便不暢。月經(jīng)有小血塊,隱痛,周期正常。舌淡紅苔薄,脈沉細弱。

        中醫(yī)診斷:不寐?

        證型:陽虛寒凝

        治法:溫陽散寒

        方藥:吳茱萸湯、大黃附子瀉心湯合四逆湯加減:

        熟大黃5克? ? ? ?黑順片5克
        干姜10克? ? ? ? 吳茱萸5克
        生姜10克? ? ? ? 黑棗15克
        炙甘草10克? ? ?黨參10克
        細辛3克? ? ? ? 鹽菟絲子15克
        桑寄生25克? ? ? 獨活10克
        煎服法:7劑,每天1劑,水煎溫服。
        2021-11-09二診:

        睡眠好轉(zhuǎn),咳嗽咯痰頭痛小腹冷諸癥減輕,大便順暢,舌淡紅苔薄,脈沉細弱。調(diào)整方藥如下:

        熟大黃5克? ? ? 黑順片10克
        干姜10克? ? ? ?黑棗15克? ?
        炙甘草10克? ? 黨參15克
        細辛3克? ? ? ? 桑寄生25克
        續(xù)斷片15克
        煎服法:7劑,每天1劑,水煎溫服。

        臨證體會:

        患者怕冷怕風、小腹冷、疲勞、舌淡紅苔薄,脈沉細弱,一派虛寒之象,取吳茱萸湯及四逆湯溫中補虛之功效,首診取效。二診患者自訴癥狀明顯改善,但吳茱萸難入口,故在首方基礎(chǔ)上,適當調(diào)整?!秱摗穮擒镙菧C主證有三:一為陽明“食谷欲嘔”(243);一為少陰“吐利,手足逆冷,煩躁欲死”(309);一為厥陰“干嘔,吐涎沫,頭痛”(378)。各醫(yī)家對吳茱萸湯證病機屬性的認識不盡一致。但總體來說,屬于陰寒內(nèi)盛。本例患者經(jīng)常頭痛,受涼或者勞累后頭痛,脈沉細弱,考慮病在厥陰,厥陰肝胃虛寒,濁陰上逆。胃失和降、胃氣上逆則嘔;肝經(jīng)寒邪循經(jīng)脈上沖則頭痛。309條之吳茱萸湯是爭議較大的條文,大多數(shù)認為此條是與少陰病相鑒別。吳茱萸湯證實質(zhì)為寒邪內(nèi)犯中焦,脾胃升降紊亂而致吐利交作;肝胃虛寒上逆導致頭痛,且以顛頂痛為主。少陰病四逆湯是篇296條極為相似。區(qū)別之處在于后者為陽氣虛衰,甚至陰寒迫虛陽外脫,故四逆湯主之。

        本例患者合用大黃附子細辛湯旨在溫陽、散寒、通便。此患者產(chǎn)后失于調(diào)理,形體消瘦,體內(nèi)久寒,所見易醒、難再睡等睡眠差問題以及疲勞,均因陽氣不足,不能溫煦所致?!端貑枴ど鷼馔ㄌ煺摗罚骸瓣幷撸鼐珰舛鹭揭?;陽者,衛(wèi)外而為固也。”陰精需陽氣的溫煦氣化作用,陽氣則以陰精為物質(zhì)基礎(chǔ),陽氣為陰精固密于外,使其不外泄。陰精與陽氣相呼應。陽氣受損或運行失常是疾病的根源。本例患者使用大黃附子細辛湯旨在溫陽散寒去積。大黃附子細辛湯出自《金匱要略》,附子辛以宣通陽氣,熱以散寒破結(jié)。大黃瀉下通便,與附子合用,取用而不取性,蕩滌腸中便結(jié)。附子量大于大黃3倍,故此方以溫為主。細辛辛溫通陽,助附子散寒止痛,還能制約大黃寒性。故以吳茱萸湯合大黃附子細辛湯加減,另外,平補腎陽之品,溫補脾腎。諸藥合用,共達溫陽之功。臨床運用必視正氣之強弱、寒積之輕重、病程之長短,適當調(diào)整附子與大黃的比例,達到邪去正復之目的。

        溫馨提示:本公眾號文章旨在學術(shù)探討與學術(shù)交流,不建議直接使用文中治療方法,如需使用應咨詢醫(yī)生為好,謝謝理解和支持!
        亚洲成本人片无码免费,日本精品在线一区欧美,99视频精品热播免费观看,最新2021久久精品

              登錄后發(fā)布評論!
              評論提交成功,待審核后顯示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