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藥文化建設

        火郁發(fā)之治療倒經病一則

        發(fā)布人: 更新時間:2022-01-10
        原創(chuàng) 杜子媚 孟繁甦 賴海標經方醫(yī)學工作室??


        病例資料:

        謝某,女,23歲,2021年11月5日首診。

        主訴:月經第1、2天咯血反復1年。

        癥見:1年前出現月經第1、2天咯血,最初開始血色鮮紅,量多。一直在外院治療,排除子宮內膜異位癥、血液系統(tǒng)疾病等。近來月經第1、2天咯血,出血量較最初時稍微減少,色鮮紅。一年來脾氣急躁,容易激動,難于控制。納差,惡心,口中和,二便正常。舌紅苔白稍膩,脈細數。(附就診圖一、圖二)

        LMP:2021年10月24日,月經周期正常。

        中醫(yī)診斷:倒經

        證型:肝郁化火

        治法:疏肝解郁,清熱養(yǎng)血,寧心安神

        方藥:丹梔逍遙散加減

        牡丹皮10克? ? ? ? 當歸10克

        白芍10克? ? ? ? ? ?北柴胡10克

        茯苓10克? ? ? ? ? ?炙甘草10克

        麩炒白術10克? ? 梔子10克

        旱墨蓮10克? ? ? ?地榆10克?

        煎服法:7劑,每天1劑,水煎服。




        圖一? 2021-11-5舌苔



        圖二 咯血情況


        2021年11月12日二診:

        服上藥后脾氣急躁,容易激動,難于控制較前好轉。納差、惡心癥狀有改善。舌紅苔白稍膩,脈細數。

        以升清降濁、宣發(fā)郁熱為法,方用升降散加減,組方:

        僵蠶10克? ? ? ? 蟬蛻5克

        姜黃10克? ? ? ? 熟大黃5克?

        桔梗10克? ? ? ? 淡豆豉15克

        梔子10克? ? ? ? 連翹10克

        黃芩片15克? ? 淡竹葉10克?

        煎服法:7劑,每天1劑,水煎服。

        2021年11月19日三診:

        脾氣急躁,容易激動,難于控制已經不明顯。納差、惡心癥狀進一步改善。舌紅苔白稍膩,脈細數。

        守二診方7劑。同時囑患者另用大黃5克、 黃芩片10克、黃連5克,三味藥用沸水沖泡2分鐘左右,代茶飲。

        2021年11月26日四診:

        患者訴已懷孕,無明顯不適。



        臨證體會:


        倒經又稱逆經,是指婦女月經期前l(fā)~2日或經期出現衄血、吐血等癥狀,中醫(yī)認為多系肝經郁熱,迫血妄行,也可稱“經前吐衄”,相當于西醫(yī)學的“代償性月經”?!敖浶型卖币辉~,最初載自清初《醫(yī)宗金鑒·婦科心法安訣》:“經期吐血或衄血,上溢妄行日逆經?!痹凇渡蚴吓戚嬕\生箋正月事異?!芬灿姓撌觯骸暗菇浺话Y,亦日逆經,乃有升無降,倒行逆施,多由陰虛于下,陽反上沖?!薄陡登嘀髋啤分刑岬侥娼浲卵脑驗楦螝馍夏妫腔鹗針O、腎虛不納、肝不藏血所致:“夫肝之性最急,宜順而不宜逆,順則氣安,逆則氣動;血隨氣為行止,氣安則血安,氣動則血動,亦勿怪其然也,或謂逆經在腎不在肝,何以隨血妄行,竟至從口上出也,是肝不藏血之故乎?抑腎不納氣而然乎?殊不知少陰之火急如奔馬,得肝火直沖而上,其勢最捷,反經而為血,亦至便也,正不必肝不藏血,始成吐血之癥?!笨梢?,逆經與肝氣上逆密切相關,與李時珍在《瀕湖脈決》中所述“火犯陽經血上溢,熱侵陰絡下流紅”,可謂病機相通。在治療方面,傅氏認為“治法似宜平肝以順氣,而不必益精血以補腎矣”。

        本例患者舌紅有芒刺,脾氣急躁,容易激動,難于控制。結合脈癥,考慮肝火上炎,給予丹梔逍遙散加減以清肝瀉火。一診后患者述脾氣急躁,容易激動,難于控制較前好轉,納差、惡心癥狀有改善,由此印證患者肝木橫克脾土,導致食欲下降。二診時繼續(xù)“火郁發(fā)之”,用新加升降散透熱外達。三診時考慮患者月經即將來潮,為加強郁火外達,囑患者月經前一周在二診藥物基礎上,給予《傷寒論》之三黃瀉心湯代茶飲。

        二診時見患者諸癥減輕、情緒穩(wěn)定,肝火得以疏解,但患者火熱內盛,故用新加升降散為主方。升降散之名始見于楊栗山所著《傷寒瘟疫條辨》,“大頭者,天行疵癘之雜氣,人感受之,雍遏上焦,直犯清道,發(fā)之為大頭瘟也。……古方用白僵蠶二兩酒炒、全蟬蛻二兩、廣姜黃去皮三錢、川大黃生四兩為末,以冷黃酒一盅、蜜一兩,調服三錢,……能吐能下,或下后汗出,有升清降濁之義,因名升降散?!?趙紹琴老先生擅長使用升降散,“火郁之證,無論在外感疾患或是內傷雜病中均可見到,是屬臨床常見證之一”,趙紹琴老先生將升降散改為新加升降散以加強升散之功。

        三診時患者處于月經前一周,為加強郁火疏散,給予《傷寒論》之大黃瀉心湯。第 154 條:“心下痞,按之濡,其脈關上浮者,大黃黃連瀉心湯主之。大黃黃連瀉心湯方,大黃二兩、黃連一兩,右二味,以麻沸湯二升漬之須臾,絞去滓,分溫再服?!?/span>

        倒經多由素性抑郁,或暴怒傷肝,肝郁化火,氣火偏盛所引起。經行之時,陰血下注沖任,沖氣旺盛,沖脈隸屬于陽明而附于肝,沖脈氣盛,肝火亢旺,火氣上逆,灼傷血絡,可見經前或經期咯血、吐血、衄血,量較多,色鮮紅。因血液上逆不能濡養(yǎng)胞宮,故難受孕,今陰血得下則自然受孕。囑患者注重情緒調整,切忌動怒,飲食保持清淡,保持愉悅的心情。


        亚洲成本人片无码免费,日本精品在线一区欧美,99视频精品热播免费观看,最新2021久久精品

              登錄后發(fā)布評論!
              評論提交成功,待審核后顯示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