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名老中醫(yī)工作室 > 李燕林 > 名醫(yī)研究 > 典型醫(yī)案
黎某,男,62歲。發(fā)病節(jié)氣:驚蟄。
初診時間:2020年3月5日。
主訴:全身浮腫4月。
現(xiàn)病史:4月前患者出現(xiàn)臉部浮腫兩次,均未治療而自然消退,2月前,眼瞼、頭部出現(xiàn)水腫,漸蔓延至全身而住院,查尿常規(guī)提示:蛋白尿(+++),24小時尿蛋白定量6819mg/24h,西醫(yī)診斷為腎病綜合征,經(jīng)用激素、利尿藥,予五苓散、五皮飲等治療,水腫消退。但反復(fù)發(fā)作,兩周前水腫再次發(fā)作,久不消退,兼有胸腔積液,今日遂來就診??滔掳Y:面色白,全身浮腫,下肢尤甚,心悸氣喘,怕冷,四肢冰涼,易驚醒,小便短少,舌淡胖,苔白,脈沉緊尺弱。
西醫(yī)診斷:腎病綜合征。
中醫(yī)診斷:水腫(陽虛水泛)。
治法:溫陽利水。
方藥:真武湯加減。
白術(shù)20g,白芍 15g,茯苓皮30g,黑順片15g(先煎), 干姜10g,麻黃10g,北杏仁10g,桑白皮15g。
7劑,每日1劑。溫服。
服上方后,汗出尿多,水腫有所消退。
二診:2020年3月19日。
面色較前紅潤,全身仍有浮腫,頭面浮腫較前緩解,下肢浮腫緩解欠佳,患者自覺心悸頻率降低,呼吸變得順暢,仍容易驚醒,四肢冰涼,小便清長,舌淡胖,苔白,脈沉緩,尺稍有力。
白術(shù)20g,白芍 15g,茯苓皮30g,黑順片15g(先煎),干姜10g,桂枝15g,炙甘草20g,煅磁石30g(先煎),桑白皮15g。
7劑,每日1劑。溫服。
服上方后,汗出尿多,自覺口渴,水腫消退更明顯,不易驚醒,胸悶心悸氣短大大減輕。
????三診:2020年4月2日。
面色紅潤,顏面部浮腫消退,雙下肢少許浮腫,復(fù)查胸片心包積液消失。仍有少許心悸氣短,驚醒,四肢微溫,程度較輕。舌淡紅,少苔,脈緩有力。
白術(shù)20g,白芍 15g,茯苓皮30g,牡蠣35g(先煎),生姜10g,桂枝20g,炙甘草20g,煅磁石30g(先煎),大棗20g。
7劑,每日1劑。溫服。
服上方后,全身水腫消退,易驚醒消失,呼吸順暢,也不覺心悸。1月后隨訪未見水腫復(fù)發(fā)。
按:本案屬中醫(yī)“水腫”范疇。水腫病的治則是:初期治肺宜發(fā)汗,中期治脾宜利尿,后期治腎宜復(fù)腎陽。此病屬于中、后期。《丹溪心法·水腫》中提出“水腫因脾虛不能制水”,肝木克脾土,發(fā)為下肢浮腫、飽食后易胃脘脹悶;總體來說,本病以虛為主,病位主要在肝、脾、腎。《傷寒論·辨少陰病脈證并治》: “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嘔者,真武湯主之。”初診,患者面色白,全身浮腫,下肢尤甚,心悸氣喘,怕冷,四肢冰涼,易驚醒,小便短少,舌淡胖,苔白,脈沉緊尺弱??紤]脾腎陽虛引起的水腫,脾陽虛則濕難以運化,腎陽虛則水不化氣而致水濕內(nèi)停,腎中陽氣虛衰,寒水內(nèi)停,則小便不利;水濕泛溢于四肢,則困重,水氣凌心,則心悸。真武湯方以附子為君藥,附子辛甘性熱,用之溫腎助陽,以化氣利水,兼暖脾土,以溫運水濕。臣以茯苓利水滲濕,使水邪從小便去;白術(shù)健脾燥濕,佐以生姜之溫散,既助附子溫陽散寒,又合苓、術(shù)宣散水濕。真武湯健脾壯命門之火,水得火化,陽氣蒸騰,脾受庇益而能健運,脾腎功能恢復(fù),其病自愈。二診面色較前紅潤,全身仍有浮腫,頭面浮腫較前緩解,下肢浮腫緩解欠佳,患者自覺心悸頻率降低,呼吸變得順暢,仍容易驚醒,四肢冰涼,小便清長,舌淡胖,苔白,脈沉緩,尺稍有力。予去麻黃,改為桂枝化氣利水。三診面色紅潤,顏面部浮腫消退,雙下肢少許浮腫,復(fù)查胸片心包積液消失。仍有少許心悸氣短,驚醒,四肢微溫,程度較輕。舌淡紅,少苔,脈緩有力。觀其所治,需知制水者脾,主水者腎,腎為胃關(guān),倘腎中無陽,則脾之樞機(jī)雖運,而腎關(guān)不開,則水有所主。
亚洲成本人片无码免费,日本精品在线一区欧美,99视频精品热播免费观看,最新2021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