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林教授治療消渴醫(yī)案-1

        發(fā)布人: 更新時間:2023-01-15

        張某某,女,56歲。發(fā)病節(jié)氣:春分。

        初診日期:201842日。

        主訴:多飲、多尿1年余。

        現(xiàn)病史:緣于1年余前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口干、多飲、多尿,小便泡沫多,每日飲水約2500~3000mL,伴視物模糊,胸脘痞悶,神疲乏力,動則氣短,無頭暈、頭痛,無黑曚,無心悸、胸痛,無手足麻木,未予重視?,F(xiàn)口干、多飲、多尿癥狀加重,遂到我院就診,查血生化:葡萄糖22.7mmol/L;尿常規(guī):尿葡萄糖(+++),尿酮體(++++),尿蛋白(+++)?;颊咂剿厥仁撤矢屎衲???滔掳Y:精神疲倦,飲食欠佳,眠差,口中黏膩,大便黏滯不爽,小便頻,量多,色淡黃,舌質(zhì)紅,舌苔黃膩,舌邊有齒痕,脈弦數(shù)。

        西醫(yī)診斷:2型糖尿病 糖尿病腎病。

        中醫(yī)診斷:消渴(中焦?jié)駸?/span> 邪熱傷津)。

        治法:清熱祛濕生津。

        方藥:消渴方加減。

        黃連10g,天花粉15g,生地黃20g,茯苓15g,薏苡仁30g,澤瀉10g,麥冬10g,知母10g,石膏20g,甘草10g。

        10劑,水煎服,日1劑,早晚分服。

        囑患者飲食清淡,控糖飲食,少食肥甘厚膩;注意休息,避免勞累,定期監(jiān)測血糖。

        二診:2018414日。

        藥后患者自述口干癥狀較前好轉(zhuǎn),口中黏膩感較前減輕,精神疲倦,仍有大便不爽,睡眠欠佳,舌紅,苔薄黃,脈弦數(shù),上方加大黃5g,山藥15g,夜交藤15g,酸棗仁10g,續(xù)服10劑。

        診:2018428日。

        藥后患者精神尚可,口干、多飲、多尿等癥較前明顯減輕,大便通暢,睡眠較前改善,舌淡紅,苔薄黃,脈弦,守上方續(xù)服7劑,以觀療效。

        按:本案屬中醫(yī)消渴病范疇。消渴病名最早見于《黃帝內(nèi)經(jīng)》,如《素問》曰:其人必數(shù)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nèi)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zhuǎn)為消渴。《素問·陰陽別論》亦曰二陽結(jié)謂之消,《幼幼集成》:脾火動而消中,中消于脾,移熱于胃,喜多食食無足時,小便色黃,名曰中消。由此可以推斷,消渴病的發(fā)生與脾胃密切相關(guān),而濕熱致消已成為當(dāng)前消渴病十分突出的病機特點。該患者長期過食肥甘厚膩,脾失健運而致濕熱內(nèi)生,灼傷津液,導(dǎo)致消渴,故口干、多飲、多尿。濕熱之邪上蒸,故舌苔黃膩,舌質(zhì)紅,舌邊有齒痕、脈弦數(shù)均為濕邪內(nèi)盛之征象。故予消渴方加減。方中黃連苦寒,清熱燥濕,加石膏、知母以助清熱,加茯苓、薏苡仁、澤瀉以祛濕,加生地黃、天花粉麥冬以養(yǎng)陰生津,甘草調(diào)和諸藥。二診,失眠、大便不爽,對癥以加大黃、山藥、夜交藤、酸棗仁安神通便。三診,諸癥改善。縱觀其治,損其有余,補其不足,以安臟腑。

        亚洲成本人片无码免费,日本精品在线一区欧美,99视频精品热播免费观看,最新2021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