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林教授治療泄瀉醫(yī)案-2

        發(fā)布人: 更新時間:2023-03-02

        馮某,男,50歲。發(fā)病節(jié)氣:霜降。

        初診日期:2017116日。

        主訴:反復腹痛、腹瀉1月,加重1周。

        現(xiàn)病史:患者緣于1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腹瀉,解棕黃色稀爛樣便,嚴重時解稀水樣便,伴少量黏液,每日約34次,伴腹痛、腸鳴,以脹痛、絞痛為主,呈陣發(fā)性,以左中下腹為主,解大便后腹痛減輕,無發(fā)熱,無黑便、無膿血,無明顯里急后重,無排便時間延長,無惡心、嘔吐,無肛門灼熱感,無解出未消化食物,工作壓力大或緊張焦慮時、進食寒涼、油膩、辛辣食物腹痛腹瀉加重,患者未曾系統(tǒng)就診,上癥反復。1周前腹痛、腹瀉加重,每日大便57次,為稀水樣便,含未消化食物,伴脘腹脹悶,四肢乏力,為進一步診治入院??滔掳Y:精神疲倦,乏力,腹痛、腹瀉,每日大便57次,為稀水樣便,含未消化食物,伴脘腹脹悶,不欲飲食,睡眠欠佳,小便正常。舌質淡,苔白,脈細弱。近1月體重減輕5斤。

        西醫(yī)診斷:腸炎。

        中醫(yī)診斷:泄瀉(脾胃虛弱)。

        治法:健脾止瀉。

        方藥:參苓白術散加減

        黨參20g,山藥30g,蓮子15g,薏苡仁30g,砂仁10g,茯苓15g,白術15g,肉桂5g

        陳皮10g,芍藥15g,甘草10g。

        7劑,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服。

        囑患者調暢情志,注意休息,避免勞累,飲食清淡,忌食辛辣、生冷、油膩之品。

        二診:20171113日。

        藥后患者腹痛較前減輕,每日解大便24次,大便溏,仍有四肢乏力,飲食尚可,睡眠欠佳,舌質淡紅,苔白,脈細弱。上方加扁豆10g,酸棗仁15g,續(xù)服7劑。

        三診:20171120日。

        藥后患者精神狀態(tài)較好,每日解大便13次,大便成形,顏色淡黃,飲食睡眠可,小便正常,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細弱。可守二診方續(xù)服7劑鞏固療效。

        按:本案屬于中醫(yī)泄瀉范疇。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若因長期飲食失調,勞倦內(nèi)傷,久病纏綿,均可導致脾胃虛弱,運化無權,不能受納水谷和運化精微,清氣下陷,水谷糟粕混雜夾而下,遂成泄瀉。《景岳全書·泄瀉》曰:泄瀉之本,無不由于脾胃。急性暴瀉以濕盛為主,多因濕盛傷脾,或食滯生濕,壅滯中焦,脾不能運,脾胃不和,水谷清濁不分所致,病屬實證;慢性久瀉以脾虛為主,多由脾虛健運無權,水谷不化精微,濕濁內(nèi)生,混雜而下,發(fā)生泄瀉,脾虛與濕盛又可互相影響,互為因果,故暴瀉遷延日久,每可從實轉虛,久瀉復因外感、飲食所傷,亦可引起急性發(fā)作,表現(xiàn)虛中夾實的征候?!夺t(yī)宗金鑒·泄瀉》在總結前人治瀉經(jīng)驗的基礎上,對泄瀉的治法作了進一步概括,提出了著名的治瀉九法:淡滲、升提、清涼、疏利、甘緩、酸收、燥脾、溫腎、固澀。此患者脾胃虛弱,運化無權,水谷不化,清濁不分,故大便溏瀉;脾陽不振,運化失常,則飲食減少,脘腹脹悶不舒,進食辛辣、油膩之品,大便次數(shù)增多;久泄不止,脾胃虛弱,氣血來源不足,故面色萎黃,肢倦乏力,舌質淡,苔白,脈細弱均為脾胃虛弱之征象。故予參苓白術散加減。方中以黨參、茯苓、白術平補脾胃之氣,薏苡仁、山藥、蓮子既可健脾,又能滲濕止瀉,標本兼顧,佐以砂仁、陳皮芳香醒脾,促進中焦運化,暢通氣機,肉桂溫中散寒而止瀉,芍藥、甘草緩急止痛。辨證精確,二診即可建功,略加減以鞏固其效。

        亚洲成本人片无码免费,日本精品在线一区欧美,99视频精品热播免费观看,最新2021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