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老中醫(yī)工作室 > 李燕林 > 名醫(yī)研究 > 典型醫(yī)案
林某,女,83歲。發(fā)病節(jié)氣:雨水。
初診時間:2020年3月2日。
主訴:反復頭暈、頭痛10年,加重半年。
現(xiàn)病史:10年前患者出現(xiàn)頭暈目眩,休息不佳時癥狀加重,伴耳鳴,非天旋地轉樣,無惡心嘔吐,無肢體偏癱,長期在當?shù)卦\所治療(具體不詳),停藥后癥狀同前,間斷發(fā)作。5年前,出現(xiàn)手腳麻木,突然暈倒而住院,西醫(yī)診斷為高血壓病,進行對癥治療后癥狀緩解。半年前,頭暈癥狀加重,伴有胸悶惡心。尋求系統(tǒng)治療,今于我診室就診??滔掳Y:頭暈,頭部刺痛,頭重昏蒙,胸悶惡心,咳嗽咯白色黏痰,時有左側手腳麻木,夜夢多,精神不振,大便微溏,舌胖大邊有齒痕,舌質暗,苔白膩,脈濡。
西醫(yī)診斷:頭暈待查:高血壓?。?/span>。
中醫(yī)診斷:眩暈(痰瘀互結)。
治法:化痰散瘀,健脾和胃。
方藥:半夏白術天麻湯合通竅活血湯加減。
法半夏10g,白術20g,天麻10g,茯苓20g,陳皮10g,桃仁10g,紅花10g,川芎10g,赤芍10g,生姜3片,大棗2枚。
7劑,每日1劑,溫服。
二診:2020年3月9日。
服藥后頭重頭暈程度稍減輕,少許頭痛,手麻較前緩解。但3天前食生冷之品,頭暈加重,伴咽癢,咳嗽咯稀白痰,胸部滿悶,氣喘,飲食不佳,夜休一般,大便溏,舌淡胖,苔白膩,脈滑。
茯苓30g,干姜10g,五味子10g,細辛5g,法半夏10g,陳皮10g,枳實10g(蒸),萊菔子40g,川芎10g,杏仁5g。
7劑,每日1劑,溫服。
三診:2020年3月16日。頭暈頻次明顯降低,頭痛、手腳麻木消失,仍有咳嗽,少量稀白痰,胸悶氣喘減輕,胃脘滿悶不舒,夜休佳,大便成形,舌淡,苔白,脈滑。
茯苓30g,干姜10g,五味子10g,細辛5g,法半夏10g,陳皮10g,枳實10g,萊菔子40g,杏仁5g。
7劑,每日1劑,溫服。
隨訪3個月,頭痛頭暈未發(fā)作。
按:此案屬于中醫(yī)“眩暈”范疇。眩暈的病因病機不外虛實兩端。虛者為氣、血、精不足,髓海失養(yǎng);實者為風、火、痰、瘀擾亂,清竅失養(yǎng)。治療以補虛邪實,調整陰陽為主?!端貑枴吩疲?/span>“諸風掉眩,皆屬于肝。”《丹溪心法》強調“無痰則不作眩”;《景岳全書》指出:“無虛不能作眩。”巢元方《諸病源候論》中論述了眩暈是因痰水互結所致,“痰水積聚于胸腑,遇冷熱之氣相搏,結實不消,故令人頭眩目暗”。此案患者年老,發(fā)病日久,脾胃虛弱,痰濕內生,清陽不升,氣機不暢則頭重頭暈,胸悶惡心,大便溏瀉;日久病邪入絡,氣血運行不暢,形成瘀血,筋脈失養(yǎng)則手腳麻木,腦竅失養(yǎng)則頭部刺痛,精神不振。法半夏白術天麻湯燥濕化痰,平肝熄風。通竅活血湯活血化瘀,通竅活絡。二診時,頭暈、頭痛、手腳麻木的癥狀均有緩解,但由于過食生冷,寒邪與痰飲互結于中焦,更傷脾陽,阻礙氣機,清陽不能出上竅,故頭暈加重,咳稀白痰,胸悶氣喘。證屬寒飲內停,以苓甘五味姜辛法半夏杏仁湯化裁溫化寒飲,降氣平喘。《金匱要略》云:“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方中干姜辛熱,溫助脾陽以治生痰之源,細辛溫肺化飲,茯苓健脾滲濕,五味子收斂肺氣,防止干姜、細辛辛散耗氣,法半夏燥濕化痰降逆,陳皮、枳實行氣消脹,萊菔子行氣消食除脹,杏仁降氣平喘。加入辛溫之川芎以活血行氣止痛?;仡櫞税?,審證求因,以求治病之本,方證相合,故取效甚捷。
亚洲成本人片无码免费,日本精品在线一区欧美,99视频精品热播免费观看,最新2021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