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名老中醫(yī)工作室 > 李燕林 > 名醫(yī)研究 > 典型醫(yī)案
李某,男,35歲。發(fā)病節(jié)氣:雨水。
初診日期:2020年2月28日。
主訴:左乳脹痛2年余。
現(xiàn)病史:患者有左側(cè)乳房脹痛病史2年余,癥狀反復(fù),伴神疲乏力,口燥咽干,心煩易怒,二便調(diào)。舌紅,苔薄黃,脈弦。 ??????
西醫(yī)診斷:左側(cè)乳房肥大。
中醫(yī)診斷:乳結(jié)(肝郁痰凝、陰虛火旺)。
治法:疏肝化痰,滋陰散結(jié)。
方藥:知柏地黃丸加減。?
山藥10g,山茱萸10g,澤瀉5g,茯苓20g,牡丹皮15g,知母15g,黃柏5g,青皮10g,
地黃15g,連翹15g,柴胡15g,法半夏10g,黃芩10g。
7劑,水煎服,日1劑,早晚分服。
二診:2020年3月7日。
患者乏力、咽干癥狀明顯緩解,乳房脹痛較前改善,舌紅,苔薄。去黃芩、法半夏,生地黃改熟地黃,加白芍、浙貝母。
山藥10g,山茱萸10g,澤瀉5g,茯苓20g,牡丹皮15g,知母15g,黃柏5g,青皮10g,
地黃15g,連翹15g,柴胡15g,浙貝母10g,白芍10g。
10劑,水煎服,日1劑,早晚分服。
三診:2020年3月21日。
藥后癥狀進一步改善,脹痛得消,精神狀態(tài)較前明顯改善,但入睡困難,時有驚醒。 在上方基礎(chǔ)上加龍骨、牡蠣,去柴胡、連翹。
山藥10g,山茱萸15g,澤瀉5g,茯苓15g,牡丹皮15g,知母15g,黃柏5g,青皮10g,
熟地黃20g,白芍10g,浙貝母10g,龍骨(先煎)30g,牡蠣(先煎)30g。
10劑,水煎服,日1劑,早晚分服。
按:本案屬中醫(yī)“乳結(jié)”范疇?!吨T病源候論》則指出:“男子乳頭屬肝,乳房屬腎,脾胃絡(luò)脈節(jié)了兩乳。”患者以乳房脹痛為主要表現(xiàn),伴神疲乏力,口燥咽干,心煩易怒,舌紅,苔薄黃,脈弦數(shù),辨證屬“肝郁痰凝、陰虛火旺”。本例患者肝郁氣滯,痰凝阻絡(luò),久病傷腎,陰虛火旺,虛火上炎,故見口燥咽干、心煩易怒、神疲乏力;痰凝阻絡(luò),不通則痛,陰虛火旺,不榮則痛,均致乳房脹痛;舌質(zhì)紅,苔薄黃,脈弦數(shù)均為陰虛火旺之候。知柏地黃湯加減方中熟地黃補益肝腎;山藥補脾養(yǎng)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山茱萸補益肝腎,澀精固脫;澤瀉利小便,清濕熱;牡丹皮清熱涼血,活血化瘀;茯苓利水滲溫,健脾寧心;知母清熱瀉火,生津潤燥;黃柏清熱燥濕,瀉火除蒸。白芍柔肝止痛,青皮理氣通絡(luò),貝母、牡蠣化痰軟堅散結(jié),龍骨鎮(zhèn)靜安神、潛陽入陰。二診癥狀減輕,去黃芩、法半夏,生地黃改熟地黃,加白芍柔肝養(yǎng)血,浙貝母化痰散,繼服十劑。三診訴睡眠一般、容易驚醒,以去柴胡、連翹,加龍骨、牡蠣鎮(zhèn)驚固澀安神。諸藥合用,切中病機,標(biāo)本兼治,效果良好,諸癥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