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老中醫(yī)工作室 > 楊楠 > 名醫(yī)研究 > 學術思想
(一)學術思想、獨特經驗方法
1. 率先在國內創(chuàng)建中西醫(yī)結合卒中單元,打造國內知名的“中山模式”。
融合神經內科、康復科、針推科,多學科精誠合作,為患者提供高效的“一站式”服務。牽頭成立區(qū)域卒中溶栓地圖及中西醫(yī)結合康復三級轉診網絡,有效降低腦卒中致死率、致殘率、復發(fā)率及發(fā)病率,獨具特色的“中山模式”得到國內同行認可,在2013年國際天壇腦血管病會議上進行學術推廣。
2. 初步建立“中風絡病”的理論體系,提出"絡病致呆"學說。
(1)國內首次開展腦小血管?。?/span>CSVD)中醫(yī)證候特征的研究,研究發(fā)現CSVD中醫(yī)證型虛實夾雜、多證兼合;實證以風、火、痰、瘀為主,病情較輕;虛證以氣虛、陽虛、陰陽兩虛為主,為病情重者;痰、瘀、濁是CSVD認知障礙主要病理因素;而血瘀是CSVD認知障礙的核心病機。
(2)腦小血管與絡脈—玄府有極其相似的組織結構和生理功能,病理上有絡病“易滯易瘀”、“易入難出”、“易積成形”共同特點,提出 CSVD 為中醫(yī)學之"腦絡?。ⅲ荒X絡瘀阻,或使腦髓失榮,或損傷腦髓結構,最終導致神機失用,"腦絡瘀阻"是CSVD合并認知障礙的重要病機,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絡病致呆"的學說。
(3)化瘀通絡法,是治療"腦絡瘀阻"有效方法,認為該方法適用CSVD認知障礙及缺血性中風。
(4)10年潛心,研發(fā)化瘀通絡湯,全方以葉天士“佐以辛香是治絡病大旨”之說為理論基礎。以嶺南特色草藥毛冬青為君,活血化瘀通絡,兼清熱解,麝香開竅醒神、活血通經,通補并用,與活血通絡等藥連用,共奏化瘀通絡之效。
(5)中風病癥候動態(tài)研究顯示,無論有否合并腦微出血,中風患者急性期均以風、火、痰、瘀4種證候要素的標實為主,亞急性期到恢復期風、火、痰三邪逐漸衰減,氣虛及陰虛逐漸顯現。血瘀證是缺血性中風的核心證候,貫穿整個病程的始終,活血化瘀法須全程應用,以達“化瘀血生新血、化瘀血生新絡、化瘀血生新物”治療目標,臨床觀察活血化瘀治療能減少腦微出血病灶的增加,促進急性缺血性中風治療性血管新生。
3. 中風病診治強調“防、治、康三結合”,必須遵循“四早”原則。
“早發(fā)現、早治療、早康復、早預防”,可有效降低中風發(fā)病率、致殘率及病死率,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4. 從少陽病論治早期帕金森病。
針對帕金森病“膽氣不舒、三焦壅滯”主要病機,運用“和解少陽”治療方法,選用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可有效改善帕金森非運動癥狀。
5. 構建腦病危重癥中醫(yī)救治理論體系。
提出“危癥扶陽,重癥溫陽,胃氣以生,大氣以運”理論,以“回陽救逆、抑陰扶陽、固護胃氣、大補元氣”進行危重癥的救治,制定協(xié)定處方,完善診治流程。